为深化专业实践教学、弘扬中医药文化,2025年7月2日至6日,中医学院组织2022级八年制拔尖班及2022、2023级国医精诚班等52名师生赴南岳衡山开展暑期实训研学活动。本次活动将专业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红色研学、本草辨识等特色环节,构建“思政+专业+实践”的中医药特色育人模式。
一、行前部署:筑牢安全防线 明晰研学路径
7月1日,学院在济世楼1406会议室召开2025年衡山暑假实训研学动员会。带教老师周日宝、王志辉、凌智分别就实训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为研学活动奠定专业基础。学院党委副书记方圆强调安全纪律,全体学员现场签署安全承诺书。院长邓奕辉以“热情饱满、态度严谨、求真务实”十二字箴言勉励学子,强调要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体悟中医药文化精髓。
二、红色铸魂:追寻革命足迹 厚植家国情怀
7月2日,在学院党委书记钟艳带领下,52名师生赴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陈列馆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通过珍贵史料展陈与沉浸式现场教学,师生们系统学习了抗战时期我党创办游击干部训练班的革命历史,深刻感悟“游击战为民族解放而战”的精神内涵。钟艳书记在现场教学中强调:“中医药事业与民族复兴息息相关,新时代中医人既要精研岐黄之术,更要永葆赤子之心。”这场生动的红色研学,为全体学员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专业砺能:辨识百草真知 锤炼实践本领
7月3日至6日,学院组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野外药用植物考察实践。由周日宝、王志辉、凌智3位导师组成三个小组,带领学生系统考察了衡山磨镜台、祝融峰等6个典型植被带的中医药用植物资源。
上午,老师们采用“五步辨识法”(观形、辨色、嗅气、尝味、触质)开展实地教学。累计采集并鉴定黄精、玉竹、七叶一枝花等道地药材标本100余份,其中珍稀品种10余种。午后,老师们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标本压制、标签标注等标本制作流程;以“衡山四宝”(黄精、玉竹、灵芝、石斛)为例,探讨地域性药材的协同效用。
其间,温情一幕令人触动:一名同学不慎扭伤脚踝,钟艳书记当即运用娴熟针灸技艺施治,银针轻旋间疼痛立缓,生动展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
四、育人实效:知行合一结硕果 岐黄薪火永相传
五日研学,满载而归。学子们采集的不仅是100余份药用植物标本,更构建起“辨识-炮制-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通过这场沉浸式研学实践,青年学子们不仅系统掌握了“辨状论质”的中药鉴定技能,更在采药、制药、用药的全过程中深刻体悟到"大医精诚"的职业真谛。
巍巍衡山见证初心如磐,青青本草孕育仁术薪传。中医学院将持续深化“专业+思政”双轨育人模式,以山河为课堂,以本草为教材,培育既有济世精术、更怀报国丹心的新时代中医药传人,在守正创新的征途上续写杏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