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1日,由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主办,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温病专业委员会、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承办的温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温病经典理论与名方运用研修班在长沙召开。
著名温病学家刘景源、国医大师王晞星、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易刚强、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郭子华、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谷晓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钟艳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邓奕辉主持开幕式。
本次大会旨在推动温病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特别是重大疾病防治和基层应用的结合,提升医务人员运用温病学应对常见外感热病的能力。约400余名来自政府机构、高等院校、临床医院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参会,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20日上午开幕式现场,易刚强指出在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温病学在应对新发传染病、守护公共卫生安全中的核心价值,希望专委会发挥独特优势,筑牢学科发展根基,护佑三湘百姓。
谷晓红肯定湖南成立专委会的前瞻性,希望以此为契机为温病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作了题为《温病学辨治思路指导临床的思考》的主旨报告。
郭子华为温病专业委员会授牌,并表示专委会要坚持学术立会、服务兴会,立足临床实践,提升服务能力与社会贡献,寄语打造“立足湖南、辐射全国”的温病学术高地。
大会选举产生了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温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温病学学科带头人李鑫辉教授当选主任委员。李鑫辉表示,专委会将在总会指导下,构建平台,引领学术繁荣,同心筑梦,共谱华章,让温病学在“三湘四水”间焕发新活力。
八大主题演讲直击前沿,大会特邀国内权威专家,呈现精彩学术报告。
刘景源教授作《伤寒与温病初起辨治之别》 主旨报告,从病机传变、证候特点、方药选择三维度厘清两大外感体系差异,强调“温病初起忌辛温发汗”的临证要点。
国医大师王晞星作《肺肝循环的形成与应用 》报告,系统梳理肺肝生理关联、病理传变,阐述其指导价值,并分享临床验案。
在主论坛上全国名老中医黄政德作《中医经典与临床应用》报告, 倡导“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路径。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爱东作《道术融合,功到自然成—基于卫气营血辨证探讨中医悟性的提升》报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教授葛金文作《温病理论在老年脑病治疗中的应用》报告,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何清湖作《中医+思维与现代中医疫病学的构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吴智兵作《温病学理法方药在脑病防治中的应用》报告,李鑫辉以《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及其升降散应用》为题,就温病与伤寒在病因、病机、证候及方药上迥异作了报告,并介绍温病学升清降浊学术思想。
分论坛设置病案分享,湖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朱明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周忠志、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颜旭、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黄亚娟、全国基层名中医陈小中、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贺美燕围绕温病经典理论与名方进行精彩临床案例分享。
本次大会专家、学者代表齐聚星城,共同探索温病学服务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实践路径,彰显了湖南省在温病学领域的学术凝聚力与创新活力。专委会将依托湖湘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温病学在防治新发传染病、重大慢性病中发挥更大价值,为湖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