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作者:中医学院  时间:2009年04月25日 00:00   点击数:

今年3月26日,学校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拉开学习调研第一阶段的帷幕。基础医学院按照学校安排进行学习再动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学习有关文件和论述,抽调数十名老师参加学校十项专题调研座谈会,同时组织召开有老、中、青教师代表19人参加的“问计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共谋科学发展。结合双代会提案提问题,想办法,献计献策,会议中出现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良好局面。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根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我们对基础医学院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下面着重从青年教师培养、重点学科建设、产学研三方面探讨其现状、问题、建议与对策。

一、青年教师培养

1、现状:

基础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实验技术人员18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62 人,占52 %。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党总支重视干部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选拔、培养、引进的方式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和优秀青年教师。2006年学校实行教研室主任竞争上岗,新增加一批年轻的教研室主任、秘书,这些后备干部在学院工作中朝气蓬勃,积极进取,起到重要作用,如张国民、李杰等。2005年学院建立《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要求教研室对35岁以下的初、中级职称教师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周期3-5年。指导教师可由青年老师自己聘请,也可教研室指定,每位青年老师可聘请1——2位指导教师。制度明确了指导老师和青年老师的职责,配备激励措施,考核制度和表格,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培养制度。目前这套制度运行良好,有的教研室如医师文献、方剂教研室形成集体备课、听课、带教制度。青年老师们生气勃勃,力争上游,他们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努力提高学历。近三年教师中毕业博士10名,硕士12名;在读博士24名,硕士10名;有20余名教师外出进修。学院重视学术氛围的形成,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和学习培训,回来后做学术汇报,介绍学科进展和外校情况,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教学是学院工作的基本任务,学院担任全校近70门课程,担负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医学基础课教学任务,每年人平教学时数约600课时。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学院2007年和2009年分别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前三名的老师再参加学校和省市的教学能手角逐。并请青年老师张国民、郭春秀给学院青年老师上示范课,取得良好效果。经调查学生对医学基础课普遍反映好。有10余名青年老师参加巴基斯坦学生的全英语基础课教学,效果良好。学院领导重视教学科研工作,长期坚持组织院内教学督导评估,新进人员示教和学术讲座,重点听青年老师的课,院领导每学期听课10次以上,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取得很好的效果。

近三年学院承担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30余项,厅级50余项。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80余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28项,厅级50余项。其中一半以上是青年老师的课题。青年教师刘旺华2007年获得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三等奖。刘旺华、唐群二位青年老师获得省高校中南杯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有3名青年教师获得学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三等奖和优秀奖。有 7名老师成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许多青年老师获得优秀论文奖。

在2008年优秀教研室评选中,中医诊断学教研室获得省级和学校优秀教研室;方剂学教研室获得学校优秀教研室;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病原免疫学等8个教研室获得学院优秀教研室。

2、反映的问题:

A、青年教师一进校门就面临218学时的工作量,毫无经验上讲台,个别上外教课的青年老师没有经过培训去上课,被学生轰下来,受到很大打击。

B、有的学校规定博士不从事行政工作。我们学校高学历从事行政是热门。说明老师待遇不高。

C、近年晋升职称指标减少,打击了青年老师积极性。行政人员职称上去了,老师反而不上去。

D、重视科研不能丢了临床。中医基础没有临床不行。上课不生动,学生不欢迎。卫生部提倡纯中医,对中医科学发展有好处。不要光凭科研论文评价人。教师们强烈建议在附属医院建立临床实践场所,为青年教师提供医疗实践的锻炼机会。

E、为青年老师提供学习进修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增加交流机会,不要闭门造车。鼓励青年老师进修,不要扣发岗位津贴。青年老师正处于结婚、生子、买房、养父母的阶段,工资偏低,应该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

F、外敎老师从未进修学习过。留学生素质低,有三分之一不上课,应该加强管理和入学考试。

3、建议和对策:

(1)青年老师起步阶段不要面对高难度的讲台(尤其外教),栽了跟头很难爬起来。可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教,听课。打好1年基础后上课。第一年可上40——50节课拿全额津贴。也可以上实验课。中医可以上临床。

(2)建立教学激励机制,鼓励老师上好课。上课好的可以到大教室,以满足学生选修他的课,课时标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不分等级吃大锅饭,不能调动教学的积极性。

(3)每年教师的增加,可采取多种形式,如聘用制、合同制等,待遇和正式职工一样。根据每年生源情况随时调整。优秀的本科生也可以考虑留校任教,发展空间大,师资梯队也好建立。

(4)职称改革,名额不限,先评后聘,评聘分开。

(5)建议在附属医院建立临床实践场所,为青年教师提供医疗实践的机会。

(6)学校可试行二级管理,责、权、利挂钩。

(7)实验中心多媒体教室少,不利于实验教学;技术人员数量少,质量不高,应配备专任实验教师。

二、重点学科建设

(一)、重点学科建设现状:

重点学科建设是基础医学院的强项。目前学院有一个国家级、一个省级、三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医诊断学1997 年起先后被授予湖南省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我校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国家对其进行复评,又以优异成绩获得通过,进入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周期。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被授予省级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方剂学2006年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精品课程。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病原免疫学三个学科2007年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

1、中医诊断国家重点学科经过以郭振球教授、朱文锋教授、袁肇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三代中医诊断人的不懈努力,在学术水平、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和管理水平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整体水平和实力已居国内同类学科的领先水平。特别是在现任学科带头人袁肇凯教授和学术带头人朱文锋、周小青、瞿岳云教授带领下,中医诊断学四个研究方向稳定发展,成绩显著,不断辐射到全国各兄弟院校。

医计量诊断研究——症、证等级计量及应用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舌苔原理及其计量诊断的综合系列研究”, 获广东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中医心病气血辨证客观化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科技成果转让1项,获转让经费75万元。

2、方剂学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现有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5人、中级职称2人;博士3人、硕士15人。学科带头人贺又舜,学术带头人贺又舜、朱克俭、袁振仪、赵国荣。

3、校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学。

现有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硕士学位5人。学科带头人伍参荣,学术带头人伍参荣、卢芳国、谭周进。

4、校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

本学科点现有16人,其中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6名,

已获博士学位者1人,硕士学位者15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在湖南省及全国中医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学科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十五期间承担国际合作、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获得科研经费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教材、著作40余部,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共招收博士7人,硕士26人。

5、校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

学科带头人谭达全,学术带头人皮明钧、谭达全、刘锐。正高职称 2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具有博士学4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

(二)、重点学科建设存在问题:

1、目前重点学科高层次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突出。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中医临床基础年龄断层20年。学科学术梯队人员不足,未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直接影响重点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除中医诊断学科外,其它学科国内知名度不高, 没有国内知名的专家教授。

3、学校对学科带头人的课时丝毫没有减少,不少专家教授(包括教研室主任)困在繁重的课时中不能脱身,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学科及带教年轻老师,甚至连开会的时间也没有,影响了学科发展。

(三)、建议和对策:

1、学校应将重点学科学术梯队建设作为一个重点的工作来抓,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的大事。人才引进和培养并举(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保证);学科学术梯队在动态中管理,可上可下;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梯队健康成长。

2、学校应从提高知名度着手,向国内外推出自己的知名教授;学习广州中医药大学搞校史展览,把自己学校培养过的知名人士、知名专家展示出来;在网上设立校友网站和母校基金,扩大学校的影响。

3、成立预防医学和卫生流行病学教研室,以减少微生物教研室超负荷运转。

4、成立基础医学科研实验室,保证基础医学及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

三、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情况和思考。

2008年基础医学院开始考虑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学校和部门外延建设的设想。学院拥有大量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以及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这是我们难得的资源优势,教师们也提出很多加强部门外延建设的想法,这些想法新颖、实际,能够创造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填补新校区周围地域空白,建设含浦附属医院或基础医学院医疗诊所或与校科技开发总公司和办杏林专家门诊。含浦有我校和职业工业技术学院两大学校,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数量众多,周围还有大量乡镇拆迁户聚居区,麓山别墅、阳光100等住宅小区,但是附近没有大型医院,我校医务室也只对本校学生服务。若能在含浦建立我校的附属医院或基础医学院医疗诊所或专家门诊,将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2、走出去与药厂或科研开发机构联系,拿联合研究项目或开发项目,成果与经济共享。基础医学院有一些新药研究成果,我们将走出去与药厂和科研机构联系,共同公关,这样可以给学校以至学院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培养了年轻的科研骨干。

3、 加强与附属医院的合作,建立病理切片诊断、微生物检测,在病理切片诊断、微生物检测等方面,利用我们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为教学科研临床服务。

4、 举办各种针对在职人员的短期培训班。例如针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医学基础知识培训班;针对各级中医院医生举办经典著作培训班、可以为医院相关人员举办病理切片检测班;针对法医的解剖学知识培训班,针对中医师职称考试的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等考前辅导班。2009年我们先后联系了旺旺医院在中医科开设中医门诊,后因甲方台湾老板的无故担忧而推迟。又申请在基础医学院建立营养师培训中心,制订了详尽的计划和方案,但校领导同意归口科技开发公司管理。

以上是基础医学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的调研情况。

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把基础医学院的工作推向前进,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基础医学院

2009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