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中医学、中医学)

作者:贺哲淳  时间:2016年05月31日 00:00   点击数:

学院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前身为1977年成立的基础课部,2004年更名为基础医学院,2011年4月更名为中医学院。学院主要承担全校中、西医基础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医学院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中医名家名师,如谭日强、易建纯、张海清、沈更生、胡天雄、李培荫、郭振球、颜文明、赵尚九、朱文锋以及陈大舜、周贻谋、周衡、熊继柏等,他们为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学院现有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10人,实验技术人员27人,党政和学生管理12人。其中教授25人(另有兼职教授15人),副高职称24人(另有兼职副高20人)。青年教师中有硕士学位以上者约88%。有博士生导师22人(另有兼职博导11人),硕士生导师30人(另有兼职硕导11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名老中医1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学院承担中医学(五年制)和中医学(“5+3”一体化本硕连读)专业的建设,其中中医学(五年制)专业为国家和湖南省特色专业,并被列为国家和湖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中医学专业以“完全认可”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5年完成“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并获评优秀。学院的优势科研项目有病证诊疗标准化研究,四诊客观化研究,辨证微观化研究,数字中医药,数字方剂学,心脑血管病等疑难病证的防治研究等。2015年学院再创佳绩,教师指导学生获第三届泛珠三角地区9+2中医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1项,单项一等奖6项;指导学生获2015年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奖1项、复赛一等奖1项、总决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8项;指导学生获第三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自然科学类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众泰杯”长沙市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优胜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第十届“挑战杯”华罡科技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长沙市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1项。

专业设置

中医学(“5+3”一体化,本硕连读)

教育部专业目录代码:100501

本专业学制为“5+3”一体化模式。五年本科阶段合格者可进入学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三年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阶段。完成第五年学习后转入三年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对完成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要求的,分阶段颁发学历、学位证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中医事业,具备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扎实的中医药基础和临床理论、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知识,较强的专业临床实践技能,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本科阶段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科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就业范围:需求高级中医药临床医疗、科研、管理人才的各级各类医院、医疗卫生机构、教学和科研单位,学术编辑出版单位,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健康保健、医学翻译机构等,从事高层次中医药类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还可进一步深造考取博士学位。

中医学

教育部专业目录代码:100501

学制五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系统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对常见病症进行中医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外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就业范围:各级医院、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院所以及、网络、保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科研、教学和咨询工作。

详细内容请见网址:http://zsjy.hnctcm.edu.cn/zhaosheng/ztshow.asp?id=62